《發(fā)現(xiàn)童年——三十年兒童文學評論選(書號:12524)》蔣風,韋葦 全本小說免費看
默認卷(ZC) 1990年金近童話理論的啟示
一
金近是一位優(yōu)秀的童話作家,他的童話觀體現(xiàn)在他的童話創(chuàng)作中。他的《童話創(chuàng)作及其它》是他關于童話創(chuàng)作體驗、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理論表述,理應得到重視和研究。
金近認為:“凡童話都有它的共同點,那就是一定要有豐富的幻想?!薄巴捊柚鷦游?、植物的生活來反映人的思想感情”,它通過創(chuàng)造“特定的環(huán)境,特定的條件”,“善于把人間不可能有的事合乎情理地表現(xiàn)出來”,因此,“童話離不開幻想”,“童話通過幻想反映生活”。這是從童話的人物、童話的環(huán)境、童話反映生活的方式等方面來說明這樣一個潛在的命題:幻想是童話的最本質的特征,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童話的主要對象是兒童”,“兒童最富于幻想,他們有好多稀奇古怪的幻想是成年人所想象不到的”。
然而,有著崇高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的金近,不僅認為童話作家的責任是滿足、引導兒童幻想,使其成為增加他們智慧的一種力量,而且更強調創(chuàng)作就是做思想工作。“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應當是一個教育家,他有責任去教育孩子,使他們具有更高尚更優(yōu)秀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薄巴拕?chuàng)作從丹麥的安徒生開始,中國從葉圣陶、張?zhí)煲黹_始,都是為了陶冶孩子的思想情操,讓孩子有個美好的心靈,并間接反映現(xiàn)實生活,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這個責任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們必須盡到的?!薄巴拺撌且环N教育武器?!?p>若要實現(xiàn)作品的教育意義,就必須寫得有兒童情趣,即“從孩子的角度來觀察,來描寫,使他能夠接受”。因為“兒童文學作品的趣味,應該和教育意義緊緊連在一起”。具體來說,就是“要體會到兒童的感情,要照顧到兒童的想法和理解力”。意思要淺顯,故事性要強,情節(jié)要緊湊,描寫應該簡潔而又明朗,語言要口語化。
綜上所述,童話是指以兒童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從兒童的角度來寫的、用來教育兒童的、具有強烈幻想特征的故事。這就是金近對于童話的基本觀點。
二
金近童話觀是在他創(chuàng)作探索、發(fā)展中形成的。因而,不論在理論上的表述是否具有比較完整的系統(tǒng),也不論金近是否自覺地在這一童話觀的指導下去進行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說,這種童話觀雖是金近對自己創(chuàng)作體驗的升華,卻又并不僅僅屬于金近,也為同時代的作家兼理論家陳伯吹、賀宜等所具有,為“兒童文學概論”類著作的編著者們所具有,它來自童話的創(chuàng)作實踐,凝結了童話作家、理論家們對童話本質的認真而又艱難的探索。今天我們來研究金近的童話觀,必須放開我們的眼光,對它做一冷靜的審視。這種審視的目的在于校正它可能產生的偏頗,在于補充它、發(fā)展它、完善它,使之更切近童話藝術的本質。
先看童話的基本特征是幻想?;孟胧且磺蟹N類的文學作品都具有的。童話的幻想又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金近說:“小說或其他文學形式也有幻想,有的小說通過一個什么形式可以夸大來寫,一般稱為‘想象’。童話里不稱為‘想象’,而稱為‘幻想’,因為它的夸張是進一步的。童話里的動物可以人格化,小說里一般不能這樣,這是童話比較特別的地方?!焙喲灾?,童話的幻想是“夸張的想象”。從創(chuàng)作的實踐看,浪漫主義作品都充滿了幻想和非現(xiàn)實的內容,也有夸張的想象,但它們并不在童話之列??梢?,“幻想性”既非是童話的必要條件,也不是童話的充分條件,因而,也就無法用它來概括童話的根本特征。反顧理論自身的歷史,我們看到周作人的童話理論。周作人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肯定童話文學性質的第一人,他在論及(指民間童話)特征時,就沒有用“幻想”這個詞,而是從“主人公類型化‘無所指尺’,時地人名比較含混‘皆無定名’,以故事情節(jié)為本‘意主傳奇’”這三個方面來界定的。這一闡釋的合理性,似乎今天還難以作有說服力的批判,可惜已沒有人再這樣提了。近來有人認為童話的基本特征是大幅度的藝術假定,是荒誕性,這是有利于將童話本質問題討論引向深入的意見。
再說“童話應當是教育的武器”,“兒童文學家應當是一個教育家”。眾所周知,沒有欲望就沒有創(chuàng)作,也就沒有表達與接受,又何談作者與讀者?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無論有多么微妙深奧,一種情感上的暫時溝通,卻是實現(xiàn)作品價值的唯一通道。讀者之所以被稱為接受對象,就在于這種主動(閱讀作品是自覺的)中的被動(接受作品的感染是不自覺的),因而沒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教育性永遠不能等同于藝術性、替代藝術性。欲使童話首先成為文學,就必須注意以下相關聯(lián)的幾個方面——
首先,文學的本源。“觀照論”的文藝觀認為,文學在于一種心理需要,是對現(xiàn)實中無法完滿實現(xiàn)的人的生活理想的保存、復現(xiàn)、開放與追求,因而與整個大文學同根生的童話也不應停留在單純追求功利的“實用藝術”階段,而應成為一種“觀照藝術”。童話是兒童的愿望與作者的愿望的融合與升華,因而,童話世界實質上是對兒童生活的“第一世界”的校正與補充,是比兒童生活著的“第一世界”更加真實的“第二世界”。兒童在這個世界里,完成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超越的過程,也就是童話形象作為一種具體、鮮明、生動的“自我”,供兒童自身不斷地觀照、審視、省察,發(fā)揚自身優(yōu)長,克服自身缺憾,使自己不斷得到充實、完善、成長的過程。因此,認為“童話應當是教育的武器”,顯然是不妥當?shù)?,這與“兒童文學作家應當是一個教育家”一樣,只是作家的一種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的體現(xiàn)。
其次,與此相關聯(lián)的,作者必須在創(chuàng)作意識上堅決擯棄那種從成人出發(fā),只寫“成人希望兒童想什么做什么”的訓誡性觀念,樹立寫“兒童在想什么做什么”的觀照原則,也就是不求訓誡,但求“共鳴”。
再次,在作品客觀效果的實現(xiàn)上,應該追求一種“寓味于趣”“寓教于樂”的境界。企圖把教育意義塞給兒童的作品,永遠也算不上是上乘之作。
三
對具有普遍意義的金近童話觀的反思,無疑是對傳統(tǒng)的童話觀的再認識。任何一種文學觀念的形成,除了社會大氣候與文學的小氛圍,還與實踐主體的文學素養(yǎng)有著決定性的聯(lián)系,而一種觀點的獨特價值與貢獻往往就集中體現(xiàn)在最能凸現(xiàn)實踐主體的主體意識的論述上。金近是一個誠實的作家,他的童話觀是對他40余年童話創(chuàng)作、思考經(jīng)驗的寶貴總結。如果我們對金近的童話觀做一細致、深入的搜集、考察、研究,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童話觀的長袍馬褂下,仍然有著許多真知灼見。他的獨特的發(fā)現(xiàn),可貴的品格和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脫胎于那樣一個特定的歷史、社會、文化的氛圍中,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它,開掘它,發(fā)展它,完善它。這里且舉幾例為證。
(一)“童話的主要對象應該是小孩,應該是首先寫給小孩看。做到小孩喜歡看,大人也喜歡看:如果小孩不喜歡看,大人也不會喜歡看?!?p>這里論及了未能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小孩是童話的主要接受者。
金近童話文論中出現(xiàn)的小孩比今日“兒童”的概念的外延要狹窄一些,大致與“幼兒”相等。盡管金近當時沒有這樣明確地表述:幼兒是童話的接受主體,童話作家必須具有強烈的讀者意識,但我們完全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是作家金近關于童話創(chuàng)作的一個最基本的觀點,不然我們就無法理解,他為什么寫了那么多諸如《小貓釣魚》《小鴨子學游水》《小白鵝在這里》那樣深入孩子心靈的幼兒童話,還寫過一篇《給幼兒寫童話》的專論。幼兒“非常喜歡童話”,這已是被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所揭示的現(xiàn)象,童話是為泛靈性的孩子們而創(chuàng)造的。具有強烈的讀者意識,是兒童文學最顯著的特點。這里所說的讀者意識,即是作家寫作時起相當支配作用的一種自覺與讀者群體交流、自覺為其服務的意識。因為“有志于兒童文學的作家,必須考慮到讀者年齡的一切特點,違背這些特點,他的著作就會成為沒有對象的,對兒童和成人都無用的東西”。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給兒童的童話大人也喜歡看?
為什么小孩子不喜歡,大人也不喜歡呢?類似的意思,金近還說過:“首先要照顧兒童能夠看,但同時要做到大人喜歡看,所謂‘老少咸宜’,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品都是這樣?!苯鸾倪@些論斷,若仔細加以咀嚼、推敲,確能給人啟迪、深思。人們會自然地聯(lián)想到,為什么安徒生童話對兒童和大人都一樣具有永久不衰的魅力?同一部作品,為什么相差甚遠的不同層次的接受者都欣然擁為己有?即便是同一個讀者,他也能津津樂道于6歲到60歲不生厭倦?對此,金近做過這樣的解釋:“只要寫出一篇為讀者所喜愛的童話來,小朋友和大朋友都會有強烈的反應。這也說明了兩點:一、孩子們非常喜歡童話,因為他們的生活里就充滿了幻想,這種幻想往往有濃厚的童話色彩,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希望自己像鳥一樣地飛到天上去摘星星,希望公雞跟牛一樣大。二、好的童話成年人也喜歡看,因為童話也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形式?!边@是極有見地的。若具體些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注釋、生發(fā)和補充。
第一,作家既“直接寫了兒童心理”,與兒童心靈相共鳴,同時又“寫出了成人已經(jīng)忘記了的事”,引起人們對已逝童年生活的憶念。
第二,兒童文學作品與其說“反映的是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倒不如說它反映的是成年人所理解的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即使給兒童的作品,也必須得到成人的首肯認可,不然,成人不去寫作,不去出版,不去買賣,不去品評,兒童又從哪里得到作品呢?
第三,從欣賞過程中對作品藝術內容不同層次的把握來看,兒童接受的主要是與兒童主體結構的同化機能相適應的作品的淺層內容,即“趣層”,吸引成人的還有與成人主體結構的同化機能相適應的作品的深層內蘊,即“味層”。兒童與成人,各得其所,并且隨著年齡、知識的漸進、發(fā)展,“趣層”與“味層”之間能在欣賞主體結構的同化機制的自我調節(jié)下,使“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精妙有機地融會在一起。
(二)“給幼兒寫童話,我想多數(shù)是讓幼兒聽的,在家靠家長,在托兒所、幼兒園要靠阿姨來講,幼兒專心聽,不是自己看,因為他們還認不了幾個字。給幼兒聽的童話可分兩類,一類是用最生動有趣而又口語化的語言,故事簡單明了,意思很淺,整個童話故事要深入淺出。為了讓幼兒記得住,故事中有些人物的講話,還可用歌謠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就像‘小兔兒乖乖,把門兒開開’這樣的語言,能使幼兒更容易記住故事的內容。另外一類,就是那些寫給少年兒童看的童話,甚至成人也愛看的,只要意思淺,能講得出,不是大段的描寫、抒情,就可以講給幼兒聽?!?p>這段文字準確地揭示了幼兒接受童話的特殊方式:大人讀給他們聽,以及作家如何給幼兒寫童話。這段文字,金近寫于1985年的《給幼兒寫童話》中,這篇短文所固有的豐富的內蘊,對如何搞好今天的童話創(chuàng)作和幼兒文學創(chuàng)作,都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思路。
幼兒文學的真正讀者是成人:孩子的父母、幼兒園老師等,是他們讀(講)給幼兒聽的。因此,給幼兒寫童話首先必須與幼兒所具備的聽取語言的能力相適應,這在詞匯、句法節(jié)奏等方面都大大相異于成人的語言。同時幼兒文學的語言又不能低附于幼兒的口頭語言,還要負擔起培養(yǎng)兒童聽取語言能力的義務,因為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都是運用語言進行的,而且是以講授與聽的關系進行的。只有具備聽取語言的能力,才能具備接受教育的資格。此外,訴諸聽覺的感知,也只有在小讀者心中馬上形成具體的圖畫時,小讀者才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這就大大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聽得越多,聯(lián)想也越多,想象力也必然越豐富。然而,孩子們聽到的是讀的人的聲音,接受的是讀的人所講的故事,這又給童話作家提出了另一個任務:不僅要適合幼兒聽,還要適合大人講讀。給兒童聽講的語言應該是充滿人情味的、感情誠摯的、溫暖的語言,要讓兒童聽后感覺到自己是在被發(fā)自內心的愛所愛著。因此,作家又不得不研究爸爸的語言、媽媽的語言、幼兒園阿姨的語言,寫出他們各自的聲音,讓聲音飽含他們的感情。歸根結底,就是要讓童話故事留在幼兒心中,必須將語言(聲音:流動的語言)留在他們的心中。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表明,對于接受語言的孩子來說,那個語言只有伴隨著愉快和樂趣,才能留在心中,也就是說,語言所具有的留在人心中的力量,是通過愉快和樂趣實現(xiàn)的。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給幼兒的童話,不是為了讓孩子有用,讓孩子看了起什么作用,而是首先要給孩子們帶來愉快和樂趣。因此,童話作家就不能不時時問問自己,要在自己心中培養(yǎng)什么樣的語言?儲存什么樣的語言?自己能夠說些什么樣的語言?可以說,金近關于“童話是講給小孩聽”的見解,才真正講到了幼兒文學的本質上。
(三)“這一組童話,都是用相反的意思來寫的,我作為一種嘗試,想做到比一般的諷刺童話更能引起讀者的注意,讓題目提出問號,叫故事內容來答復,比如我們只知道獵人打狐貍的,哪會有狐貍打獵人的呢?我覺得用這個手法來諷刺,會更有力一些?!?p>這一組童話是指金近創(chuàng)作的《“好”人國》《狐貍打獵人》《老鼠幫小描》《狐貍送葡萄》等?!胺催^來”寫童話,在中國童話家中金近是最早采用的,這是他的一個創(chuàng)舉。我們把這種“用相反的意思來寫”童話的方法,簡稱為“反意法”,或“顛倒法”。這里探討的不是這種方法為作品帶來的客觀欣賞效果,而是從這種表現(xiàn)手法,看它對我們理解童話本質的啟示。這種反意法的運用,使童話世界超越了一定時空的限制,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情形等做出的扭曲的、變形的、顛倒了的一種非現(xiàn)實性的藝術假定,其基本特征是:荒誕性、游戲性和非邏輯性。因為成功的藝術假定,就必須具有生活本質和藝術本質上的真實性,荒誕的外在形態(tài)和這個形態(tài)所包含了的富有時代、現(xiàn)實精神的真實的內核,即荒誕的真實,或許就是童話的本質。難怪有人曾這樣來界定童話:“童話是為兒童讀者而采記、復述、加工、再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作的荒誕性與真實性有機結合,協(xié)調統(tǒng)一的奇妙故事?!保f葦)金近自己也曾說過:“德國的《敏豪生奇游記》,幾乎每個故事都寫得非?;奶疲x者相信,明知現(xiàn)實生活里不會有這樣的事發(fā)生,但它吸引了讀者,對讀者有說服力,這也是好的童話大人小孩都喜歡的一個重要原因?!笨上Ы鸾鼪]有把這種“荒唐性”與“可信性”上升到童話的本質的高度來把握。
文如其人。金近是一位人品文品俱佳的優(yōu)秀作家。我們研究金近的童話觀,必須把它放到產生它的那個特定的時代去考察,必須考察它的全部創(chuàng)作過程,更要結合金近的為人,努力做到“知人論世”,公允合理。盲目崇拜要不得,虛無主義會更加有害。只有實事求是地評價金近,努力繁榮童話創(chuàng)作,老老實實地為兒童服務,才是我們對金近的最好紀念。 點擊進入整本閱讀《發(fā)現(xiàn)童年——三十年兒童文學評論選(書號: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