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一小吏》第01章 漢安縣寺臨時工免費(fèi)閱讀

(敬告諸君:第一、二章稍顯沉悶

是為了交代背景;請稍稍忍耐。后面的章節(jié),就比較有趣。謝謝支持!)

初秋,酉時

一群人,三三兩兩的走出縣寺。

一些人時不時低聲交談、一些人沉默聆聽;有三五成群的,也有人,形單影只。

一眼觀之,布衣直裾,無綬者逾泰半;佩綬者,也不過是百石吏。

其中,有一位二十出頭青年,身著半舊絳青色儒衫,粗麻布履,劍眉朗目、唇角微揚(yáng),正與諸同僚,一一拱手作別。

禮畢,隨即轉(zhuǎn)身,向西而行,抬頭淡淡看了一眼,被城墻吞噬了一半、咸鴨蛋黃也似的夕陽,不露聲色地輕嘆了一口氣。

旋即,青年背負(fù)著手,劍眉微蹙,不知其心中,有何思、又何憂。

旦見青年不疾不徐,行了約三十幾丈,旋即拐入一條橫街。

……

橫街中,前行不遠(yuǎn),路東有一書肆,門窗頗舊,油漆斑駁。

門楣上,掛一嶄新匾額,上書“崇圣齋”。

其木料,為上等金絲楠木,字為陰刻大篆,內(nèi)嵌以金箔。

落日余暉潑灑之下,金光映射的對面綢緞鋪窗欞、門楣、柜臺,俱皆千瘡百孔。

身著淡黃泛青長綢衫的趙掌柜,迎著光,頭臉身軀,斑駁如潛伏于密林的金錢豹。

只見他歪著頭、瞇瞇著眼,手中拿著一把竹尺,正在仔細(xì)丈量一匹散亂的葛布,嘴唇蠕動,似在嘀咕什么,距離頗遠(yuǎn),聽不見聲響。

……

“崇圣齋”的李掌柜,站在門口,正低聲指使兩個伙計(jì)扣門板。

嘴里不斷絮叨:“哎呦喂,汝這廝,輕點(diǎn),輕點(diǎn),此乃斯文之地,文化場所,切忌勿辱沒了斯文!吾天天告誡汝等,平常接人待物,寧緩勿急,萬萬不可慌張失據(jù)……你個挨千刀的,格老子慢些!”

青年“噗嗤”一聲,笑將出來。

“喲,文家二郎,下值家去?”李掌柜拱手說道。

文家二郎趕緊拱手,回了一禮,恭聲道:“家去,李老先生也拾掇好了,歸家?”

李掌柜面色平靜,恰似那夕陽下一池秋水,波瀾不驚:“可不敢當(dāng)文家二郎一句‘先生’,回見!”

文家二郎再次拱拱手:“李老先生,回見。”

隨后,繼續(xù)悠然前行,路程不遠(yuǎn),任是拖沓磨蹭,也不過片刻,便行至巷口。

……

里門處,有一簡陋的牌坊式里門,上有原木匾額,滄桑中泛著烏青,猶如老去的獅王一般,總有股暮氣縈繞。

匾額上書“正興里”。

巷口牌坊邊,一名原本斜倚木柱、衣衫鏤縷乞兒,站起身來,沖文二郎哈著腰,連連點(diǎn)頭。

文二郎也點(diǎn)了點(diǎn)頭,以示回敬,便拐身入里門,十?dāng)?shù)丈后,來至一小院門前。

正待舉手叩門,木門卻倏忽而開,漏出一個梳著“總角”小辮的女孩來。

“爹滴……爹弟……抱……抱”小女孩口齒稍顯混沌。

倆木門開一扇,一位著絳色襦裙、領(lǐng)口及裙邊塹以鵝黃繡花邊飾,梳雙鬟髻huǎn,jì,頭戴銅簪的婦人,懷抱嬰兒,含笑站立于門邊。

但見此婦人,約摸二十不到年紀(jì);鼻梁小巧而挺拔,臉色稍顯蒼白,當(dāng)屬中人之姿。

笑盈盈的瓜子臉,配以略大而明亮的雙眼,平添了三分靈動。

笑靨如百合、目光中靈氣涌動之下,那未上漆的院門,似乎也變得亮堂不少。

婦人雙膝微微一曲,略一點(diǎn)頭:“夫君下值了?”

“嗯,下值了?!蔽亩梢贿厬?yīng)聲,一邊彎腰抱起小女孩。

“啪嗒”在小女孩稚嫩的小臉上,親了一口。

“小豨xí可還安寧?”文二郎一邊說著,一面抱著小女孩,便往院內(nèi)走去。

(豨:豬的意思,避諱小名也是小豬那位著名的大帝)

“小豨尚好,夫君但且先入屋,安坐片刻,待妾身,把吃食盛將上來?!眿D人輕聲應(yīng)道。

文二郎笑笑,神色中卻并無半絲快意,開口道:“不急,這天色尚早,我便帶著小鵅,在院中稍息片刻。”

……

進(jìn)了院子,左手邊,是三間西廂房,夯土為墻,嵌著偌大的門窗。

油漆昂貴,只能在原木上精心打磨一番,倒也有幾分野趣。

房前,有一石條堆砌的圍欄,高度及膝,石條做桿、石板為面,上面被擦拭的甚為干凈,可坐可臥。

圍欄內(nèi),一棵經(jīng)年大桑樹下,放有陶缸,缸內(nèi)清水透冽,幾尾河鯉游動,倒是悠閑!

桑樹傘如華蓋,郁郁蔥蔥,葉面清新,如雨后新綠。

想來,那婦人每日,用井水潑灑過桑樹,方能如此潔凈。

對面是五間正房,一字排開;堂屋門斜對院門,恐怕也是講究“門不對門”的風(fēng)水之說罷。

右手邊,則是三間東廂,灶房便設(shè)置于那處,門前有石臺,便于淘米擇菜、洗刷衣物。

一院一井,一怨一景

置身院內(nèi),是怨是景,在乎于心。

……

文二郎抱著小鵅,坐于石板上,擠眉弄眼,逗的小家伙咯咯直笑。

婦人懷抱著嬰孩,拿來一個草編,遞與文二郎,“夫君,秋意漸濃,石板濕寒,且坐草墊上罷?!?/p>

文二郎展顏一笑,輕聲道:“不必了,恐怕半個時辰之后,便需掌燈,還是回屋用飯罷,省得費(fèi)了燈油?!?/p>

入的堂屋,跪坐于榻上,文二郎伸出手指頭,輕彈稚嫩的小臉蛋,又開始逗弄小女孩:“小鵅鵅luò,今天有沒有偷吃飴糖啊?讓爹聞聞……哼,小家伙你又偷吃咯!”

(鵅,飛鳥的意思。)

婦人笑瞇瞇的,把懷中嬰孩,置于榻旁竹車?yán)?,朝文二郎再次微微一曲雙膝,聲音低至幾不可聞:“請夫君稍待?!?/p>

說完便折身出了房門。

……

稍傾,端來一個大木盆,小臂上搭一臉巾;

麻巾雖舊,上面還有一個小窟窿,但漿洗的異常潔凈。

婦人放木盆于榻,將臉巾置于案幾。

復(fù)又折返往來,用木盤盛上一碟青菜、一碟腌漬蘿卜、一盆雞湯、三碗米飯來。

文家二郎先用臉巾,替小姑娘擦了擦本就潔凈的小臉,旋即又擦了擦小姑娘的手,方才胡亂給自己抹了一把臉,將臉巾放回盆內(nèi)。

把小姑娘置于身旁

“小鵅鵅吃飯咯!”二郎把木碗和一雙竹筷,放在小姑娘面前。

此時婦人也將木盆面巾,拾掇完畢,跪坐于側(cè)。

雙手舉起一碗米飯,置于自家夫君前方,將筷子擺放于右邊。

文二郎正舉起筷子,欲將湯盆中的一支雞腿,夾給小鵅,不料婦人手速甚疾,夾起雞腿,放入夫君陶碗中,

“夫君請用?!?/p>

文二郎正待開口,婦人搶先說道:“夫君勿惱,小鵅牙根未穩(wěn),拌些許雞湯羹,她吃的可是香甜呢!”

言罷,拿起木勺,自湯盆里舀了幾勺雞湯,自顧自給女兒,喂起飯來。

文二郎無奈一笑,舉箸而食。

雞肉味道不錯,鮮香筋道,就是淡了一些,鹽放的不夠,降低了雞湯的鮮味。

好廚子一把鹽,婦人勤儉,定然是舍不得多放幾粒。

青菜是莧菜,一看就是清水煮出來的,湯汁似血,沒有一滴油;煮的太軟糯,沒牙的老嫗喜食。

腌蘿卜倒是夠咸,咸的直齁喉嚨。

米是糙米,口感不佳,偶有三兩稗谷,好在無砂,尚能食。

草草扒拉了一碗飯,停箸準(zhǔn)備起身,婦人趕緊放下木勺,自身旁小幾上,端出一個竹杯來:“夫君且漱口,先回房將歇,稍候片刻,妾身便至。”

回到臥房,靠里墻有一竹榻,楠竹為架,粗壯如腿。

上鋪新鮮稻草,稻草上鋪褥,疊有一床綿被(注釋1)。

逡巡至榻前,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回身合衣躺下,思緒開始揮散開去……

.

.

注解1.漢代還沒有大規(guī)模種植棉花的記載。

可能有一些偏遠(yuǎn)地區(qū)有少數(shù)野生“吉貝”——也就是早期棉花的名稱。

但是因?yàn)闆]有經(jīng)過人工育種,和精心選育,產(chǎn)量慘不忍睹,并不會比收集蘆花、柳絮輕省。

故漢代南方,普通家庭保暖使用“縕”,也就是繅絲剩下來的下腳料,摻入多年積攢下來的家禽絨毛,制作冬服、綿被。

當(dāng)然,達(dá)官顯貴用皮裘、絲、綢也是常見的。

——

作者有話說:

上一篇 1分鐘前
下一篇 1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