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春秋篇》,相信已經(jīng)有無數(shù)讀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春秋談故,文章原創(chuàng)作者為“老張談故事”,故事無廣告版講述了:由微子啟身上可見,其實(shí)不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在,當(dāng)個賢人賢臣,連敵人都會敬重你的,微子啟就很賢明,這種賢明是有遺傳的,后來一直傳到宋宣公的時候,宋宣公也很賢明,鞠躬盡瘁之前,沒有把自己這個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給了自己的親弟弟,也就是宋穆公。宋穆公也很鮮明,自己鞠躬盡瘁之前,也沒有把寶座留給自己的兒子、...

第10章 大義滅親 試讀章節(jié)


上一次我們講到,魏國戰(zhàn)爭很快就結(jié)束了,然后繞著繞著我們就說到了魏國戰(zhàn)爭當(dāng)中,為什么魏國要去找宋國來聯(lián)軍呢?

于是呢,我們就說到了寧弈,寧弈呢,前去魏國當(dāng)說客,想說服宋國來參與這個五國聯(lián)盟,一起去打鄭國。

好,既然這樣,咱們就說一說宋國,說一說宋國的來源,宋國呢,在現(xiàn)在河南商丘一帶。

周武王滅紂之前,有一個哥哥微子啟被當(dāng)時的紂王弄去當(dāng)奴隸,微子啟在的這個地方就叫宋。

武王滅紂后,封微子啟在宋這個地方位列公爵,微子啟就是姓宋的、姓孔的、姓肖的、姓穆的,姓華的、還有姓牛等等姓氏的祖先。

由微子啟身上可見,其實(shí)不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在,當(dāng)個賢人賢臣,連敵人都會敬重你的,微子啟就很賢明,這種賢明是有遺傳的,后來一直傳到宋宣公的時候,宋宣公也很賢明,鞠躬盡瘁之前,沒有把自己這個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給了自己的親弟弟,也就是宋穆公。

宋穆公也很鮮明,自己鞠躬盡瘁之前,也沒有把寶座留給自己的兒子、公子馮,而是給了自己的大哥,也就是已經(jīng)去世的宋宣公的兒子,這就是后來的宋商公。

也就是說,宋宣公和宋穆公都非常賢明,把自己的位置讓來讓去,最后宋穆公又把位置還給了自己的哥哥的兒子,這種賢明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呢?

那就是遲早會碰上一個不賢明的,那就麻煩了。

這宋商公和公子馮原來是堂兄弟嘛,自己父輩在讓來讓去是賢明的舉止,但是呢,到了子輩這兒,這個個都不客氣,都不想把這個位置讓給對方,相互之間看著就眼紅,恨得咬牙切齒的。

當(dāng)時,宋穆公還沒有鞠躬盡瘁之前,就知道這兩個小子不是什么好人。

臨死之前,就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公子馮派去守邊疆了,意思就是說,

“如果我鞠躬盡瘁之后,你們兩個因為搶君位而起了矛盾,干脆跑吧。”

得,宋商。公這邊剛剛接班,公子馮果不其然,一轉(zhuǎn)手就跑過國境,跑到鄭國去了。

他知道,這個堂兄弟宋商公,是絕不會放過他的,您瞧瞧,這事兒是多亂呢。

包括鄭國、魏國、宋國,都是哥倆來搶君位,弄得是一塌糊涂,手足反目啊。

其實(shí)春秋那時候啊,在這一點(diǎn)上是很仁義的,任何國家對于那種落難來投奔的,都是張開雙臂鼓掌歡迎的,竭盡全力保護(hù)。

似乎如果不保護(hù)這些落難的人,就不夠爺們兒,基本上你原來是貴族,到了我這兒來,你盡管是落難的,我也給個貴族你當(dāng)當(dāng)。

就像公子馮一樣,從宋國跑到了鄭國,鄭莊公依然給了他一座小城,安身立命。

宋商公是很想去把公子馮捉回來的,但是又擔(dān)心鄭國太大,打不過,不僅怕打不過,還怕公子馮順手從鄭國借個兵,打回來和自己搶位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宋國比魏國還想打鄭國,魏國畢竟是幫別人出氣,想在自己新上位的時候呢,幫自己立個權(quán)威,而宋國呢,是想斬草除根,除去(公子馮)這個后患。

這件事情發(fā)生呢,是在魏國想打鄭國之前不久,這個時候呢,這個魏國的新君周瑜他還不知道,但是石厚這哥們知道,這個時候推薦自己的好兄弟寧弈去,就是想給他一個立功發(fā)財?shù)臋C(jī)會。

也就是說,我事先得了內(nèi)部的消息,明知這個股票會連拉幾個漲停板,拉之前我悄悄告訴你,全倉買進(jìn),這不就是讓你發(fā)財嗎?

由此而見,其實(shí)事后作為一個朋友還是真的不錯的,于是乎,這寧弈就大大方方去了宋國,把這個大概的意思一說。

宋商公果然高興壞了,早就憋著要打鄭國,把公子馮捉回來了,這下好,送上門來的機(jī)會,五國一起去打,能不贏嗎?馬上參與,馬上入國。

于是魏、宋、陳、蔡、魯五國聯(lián)軍進(jìn)攻鄭國,一路是秋毫無犯,直接就殺到了鄭國的首都。

當(dāng)時鄭國的首都是滎陽,為什么這五國聯(lián)軍不占領(lǐng)其他的城池呢?

因為魏國國君公子周瑜,和石厚根本就是做做樣子,從來沒想過要真打,于是聯(lián)合國大軍就圍住了鄭國的東門,但都不進(jìn)攻。

哎,聯(lián)軍都是這樣的,各懷鬼胎,都想躲在后面看別人沖鋒陷陣,自己有空上去撿兩塊肥肉吃吃,啃骨頭的事,傻瓜才去干呢!

雖然這當(dāng)中宋國是想真打的,可是自己實(shí)力一家又不夠,也不敢單獨(dú)上,按著宋商公的想法,派人進(jìn)去和鄭莊公商量商量,把公子馮交出來,咱就撤軍。

可是這郁悶的就是,鄭國軍隊根本就不派人出來,這邊派人去談判,那邊也不讓過去,都是一通箭給射回來了。

好,那一邊在城上悠哉游哉,卡拉OK。

這邊呢,想過去談判的機(jī)會都沒有,一連五天毫無進(jìn)展,于是有人就要撤軍了,誰呢?

就是領(lǐng)頭的那個魏國,魏國要撤軍了?

您要問了,“誒,好好的,不是自己組織來打別人嗎?怎么自己先跑路了?!?br>
石厚對公子周瑜說,主公差不多就回去吧,五天了,再不回去,日久生變吶。

周瑜想想,還真是這么一回事,自己剛剛當(dāng)國君沒多久,又出來,時間太長的話,不小心被別人端了老窩,那就完了。

當(dāng)初,鄭莊公和祭足就是算準(zhǔn)了公子周瑜剛剛篡位,不敢在外面待太長時間,所以對子都就說,

“哎,別急,人過兩天自然會跑?!?br>
沒想到真的給說中了,魏國收兵,其余四國當(dāng)然就跟著撤唄,干嘛自己還傻傻的呆著啊。

魏國開始撤軍了,這回回去那不能空手啊,來的時候秋毫無犯,回去的時候總得抓點(diǎn)俘虜啊,就這樣,搶了一些鄭國的老百姓,抓了幾個沒來得及跑的回到了魏國,于是大造輿論,號稱大敗鄭國,打的鄭莊公是不敢出門。

可是,當(dāng)時的人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誰不知道你過去五天啥事兒沒干呢?

魏國人還是不服公子周瑜,怎么辦呢?周瑜繼續(xù)煩惱中,這個時候,他的好兄弟石厚又來出主意了,主意是好主意,但是也是一個高風(fēng)險要送命的主意,其實(shí)說起來,這個問題就是到底做好人容易還是做壞人容易。

其實(shí)都不容易的,公子周瑜做了壞人,可是轉(zhuǎn)頭想做好人,別人就不買他的賬,還一門心思的想趕跑他,甚至想干掉他。

那么,回頭再說說石厚到底出了一個什么送命的主意呢?

他是這么說的:“主公要說別人沒辦法,那也就沒辦法,但我家老爺子一定有主意,不妨去叫他出來,我去叫肯定不行,老爺子都不認(rèn)我這兒子了,就得主公您自己派人去請才行?!?br>
石厚的主意就是這個主意,說起來這石厚啊,還是很敬佩自己家這老爺子的,知道老爺子比自己高很多。

不過奇怪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老爸是對的,但是在跟隨公子周瑜這事兒上,偏偏就不聽老爺子的。

您瞧,還一標(biāo)準(zhǔn)的叛逆青年呢。

公子周瑜一聽,“啊,有利啊,石厚都這么聰明了,他老爹不是更加是人上人嗎。”

哎,得,也甭派人去請了,我直接上門請教去吧,禮賢下士,沒有架子,您看看,這周瑜還是很有優(yōu)點(diǎn)的。

于是,周瑜就帶著石厚親自上門去向石老爺子請教了。

石老頭一見周瑜上門,沒辦法,畢竟人家是國君嘛,只好客客氣氣的接待。

緊接著,周瑜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就請教老爺子,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老百姓服氣呢?于是左傳這本書當(dāng)中就有了如下的對話,

(王俊為可,何以得進(jìn)?陳桓公方有寵于王,臣為方穆,若朝臣時,頃必可得也。)

這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的人話,就是這么說,這個石老爺子建議周瑜去朝里覲見周王,然后由周王親自任命他為魏公,那不就名正言順了嗎。

但是周瑜擔(dān)心周王不給面子,所以就問,

“何以得進(jìn)呢?”

石老爺子就建議他先去拜會一下陳國的陳桓公,為什么呀?因為陳桓公和周王的關(guān)系特別好,可以替他說好話,這樣一來就沒問題了,這是一個好主意嗎?

聽上去不錯,實(shí)際上很糟,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無數(shù)血的教訓(xùn)證明,暴力奪得的江山,在初始階段就必須以暴力來維持,所以不用急著去見什么周王。

其次,剛剛奪權(quán),江山不穩(wěn),不要到處亂跑,很危險的。

第三,陳國跟魏國確是親戚,誰呀?就是被周瑜殺了的魏桓公的媽,就是陳桓公的妹妹,也就是說了,陳桓公是魏桓公的舅舅。

本身呢,是親戚,但是你把別人的妹妹都給宰了,你說這親戚能找嗎?你說這是好事呢還是壞事???

你說這主意是好主意還是壞主意啊!

可是很奇怪的是,這么明顯的道理誒,周瑜和石厚愣是沒看出來,一方面可能是向善心切,另外一方面,周瑜也沒想到自己這么禮賢下士,居然沒有感動這老爺子。

其實(shí)石厚更聰明,他是有些懷疑的,但是一懷疑的時候又想想,哎呀,虎毒還不食子呢,自己的老頭子總不至于害自己的親生兒子吧?

于是乎,君臣二人得了良計,最后是高高興興的走了。

三天之后,周瑜和石厚收拾了一些金銀細(xì)軟,帶了百十號人前往陳國拜會陳桓公。

他們可不知道,在他們出發(fā)前的一天,石老爺子已經(jīng)派人去了陳國,給陳桓公送了一封雞毛信。

雞毛信上說什么呀?

說周瑜以暴力手段篡位奪權(quán),惡毒殺害您的外甥,霸占您的妹妹,罪該萬死。

如今,我石老爺子騙他去陳國,請您將他當(dāng)場抓獲,就地正法,為您的外甥報仇,為國人民除害。

陳桓公看了信,還有些拿不定主意,連忙召集大臣開會。

當(dāng)時呢,也是意見分歧,有一派認(rèn)為這是個機(jī)會,反正來的也不費(fèi)勁,就是殺幾個人而已嘛。

另外一派則認(rèn)為,這是屬于粗暴干涉別國內(nèi)政,更何況別人是來拜會你的,你還把拜會你的人給宰了,在情理上說不過去??!

最后,還是陳桓公一拍大腿定案了,就這么著了,上回忽悠我們打鄭國,帶頭去的是他,帶頭跑的也是他,不地道。

陳公:“殺!”

就這么著,陳國準(zhǔn)備好了刀斧手單等周瑜來到了。

周瑜這一行人呢,高高興興唱著魏國的小調(diào)就來到了陳國。

陳桓公派人接著他們一直帶到了朝上,兩國君主熱情寒暄呢,在簡單的開場白之后,周瑜開始獻(xiàn)禮了。

周瑜:“這一箱是金子,哪一箱是銀子,這一箱是珠寶,哪一箱是鹿皮?!?br>
等禮物獻(xiàn)完了,陳桓公問:“沒有了嗎?”

周瑜說,“沒了?!?br>
陳桓公一聽禮物已經(jīng)送沒了,馬上轉(zhuǎn)頭下令說,抓起來。

這一下周瑜可是瞠目結(jié)舌了,合著自己是來送禮找死的。

哎,總的來說,作為一個政治家,這周瑜還是嫩了點(diǎn),不成熟。

抽個空子,我們來說說陳國的由來,歸焉復(fù)是舜的后代,堯舜禹的舜哈,在周武王那做專門負(fù)責(zé)陶器的官員,陶就是陶瓷的陶。

周武王滅商之后,就把大女兒嫁給了歸焉復(fù)的兒子(歸滿)。

之后呢,又把女婿封在了太昊之虛(陳),也就是在今時今日的河南的淮陽,在那里建立了陳國,屬于侯爵的地位。

歸滿的謚號陳胡公,也就是后世姓陳的,姓胡的,姓田的,姓袁的,還有一部分姓孫的等等姓氏的祖先。

大概是因為國家不大,而且又不是周朝的宗親,所以呢,陳國一向以來比較低調(diào),行事謹(jǐn)慎。

到了陳桓公,保持了政策水平比較高的傳統(tǒng),雖然捉住了周瑜,陳桓公卻不想在自己這兒下手,更不想自己親自下手,他怕別人說粗暴,干涉別國內(nèi)政。

怎么辦呢?陳桓公派人去魏國,讓魏國自己來人把周瑜給弄回去。

魏國這邊,陳國使臣來到了,石老爺子就召集公卿開會,討論呢,基本上主要內(nèi)容是如下幾點(diǎn),第一,不能把周瑜弄回來處死,萬一弄回來,他的余黨可能會借機(jī)鬧事,第二,派誰去執(zhí)行死刑呢?

這時候有一個人叫幼崽丑,主動請纓,那行啊,既然大家都不愿意,他愿意,就他了。

事情討論到這兒,大家開始考慮一個很難的問題,非常棘手的問題,這石厚是周瑜的哥們兒,也被一起被抓了,怎么處置???石厚是周瑜的狗頭軍師,首要幫兇,按理就應(yīng)該一同處斬的,但是他又是石老爺子的兒子啊,怎么辦呢?一個大夫就開口說話了。

“石厚這孩子我是看他長大的,老實(shí)巴交,人也聰明,還年輕人嘛,誰不犯錯誤啊,改了就好,改了就好,依我看,放了他,放過他吧?!?br>
這大夫的意思擺明了要給石老爺子面子,放過石厚。

既然有人開個頭,其余人都來附和,大概都是說,石厚本來是三好學(xué)生,都是被公子周瑜帶壞了,好好教育還能改成有用的人才這一類的廢話,石老爺子出來表態(tài)了,他說什么呢?他是這么說的,

石老頭:“大家都別說了,石厚是個什么人,我當(dāng)?shù)淖钋宄荑じ傻膲氖聝憾际撬龅闹饕?,他比周瑜還該死!各位,你們要是不肯殺他,老夫自己去。”

這下好,石老爺子是擺明了要非殺自己的親生兒子不可了,這下大家都不說話了,既然老爹要?dú)⒂H生兒子了,我們這些外人還說什么話呢?

問題接下來就是誰愿意去殺石厚呢?這個時候殺了,指不定什么時候石老爺子后悔了,不是一樣得罪人。

最后魏國派了兩個人,幼崽丑負(fù)責(zé)殺公子周瑜。

石厚誰來殺呢?大家想的主意很不錯,很和諧,就是派了石老爺子的家臣,這個人的名字呢,叫如陽,負(fù)責(zé)殺石厚。

對呀,是你的家臣?xì)⒌模惺裁词聝耗阖?fù)責(zé)呀,不關(guān)我們的事兒,這主意多好多滑頭。

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在哪兒殺呢?陳魏兩國就商量著,干脆啊,就在兩國交界的地方動手吧。

很快,時光閃回,這個蒙太奇的方式一下,把我們帶到了殺人的那一刻,殺人的那個點(diǎn)。

幼崽丑就問周瑜,“說吧,還有什么遺言?”

周瑜聽了仰天長嘆,說:

周瑜:“糊涂啊!被小人暗算了,從前只知道兄弟靠不住,組織靠不住,沒想到朋友也靠不住?!?br>
如陽轉(zhuǎn)頭問石厚,“你呢?”

石厚搖頭嘆氣,十分沮喪,

石厚:“哎,不是朋友靠不住,是連親爹都靠不住啊!”

左傳這本書評說,大義滅親,其事之謂乎。

表彰石老爺子為了正義把自己的兒子都給殺死了,大義滅親這個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但是大義滅親就一定是正確的嗎?在歷史上,在春秋的故事里,都不一定是對的。

我們接著看春秋的故事,您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