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星計劃》是網絡作者“徐孟曦”創(chuàng)作的奇幻玄幻,這部小說中的關鍵人物是周璟月周云柔,詳情概述:一個男人拉開兩扇對開的門,走進他的冷藏室天花板和墻壁上的燈泛著藍白色陰冷的光,灑在左右兩邊的貨架上,照出各種蔬菜水果一應俱全的景象他不在意這種習以為常的富足,而是直奔房間盡頭的門門里是一個更小卻更冷的隔間,他忍著寒冷刺骨的空氣,目光在各層凍肉和凍魚之間快速掠過,聚焦在最下層的一個藍色車載保溫箱上男人用消瘦的右手牢牢握住提手,一下把沉重的箱子拎了起來他手肘并用地把門頂開,回到了溫暖的廚房...

凌星計劃 精彩章節(jié)免費試讀


納米建造機器人的流行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深刻的變革。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農業(yè)、畜牧業(yè)和食品制造業(yè)。人們再也不用每周甚至每天去超級市場采購新鮮的食材了,大型的種子公司在自己的實驗室內培育出質量最好的各個品種的農作物,從水稻、小麥到青蔥和南瓜。他們把納米機器人涂抹在食材表面,使用軟件驅動這些機器人從外向內地記錄每個分子的狀態(tài),生成一份詳細的3維’地圖’?,F在,只要購買這份’地圖’,就可以用自己的納米建造機器人在家中利用基本原料生產這種食材,再也不需要老式的那種從農場到超市的供應鏈體系了。

既然食材可以在家中輕易獲得,那么有些對自己廚藝很有自信的人,也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菜肴通過納米建造機器人的分析,生成一份獨特的菜肴’地圖’,并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出售。同樣地,人們只要購買他的這份菜肴’地圖’,就可以在自己的家中直接獲得這道精心制作的菜肴,口味甚至溫度都與剛做好的沒有任何區(qū)別。

這樣,人類的食品工業(yè)就形成了新的生產模式:種子公司急劇地縮小規(guī)模,僅保留實驗室用以研發(fā)口味更佳的作物;畜禽繁育公司也僅保留必要的設施,用以產出高品質的肉、蛋、奶等動物性食材;農民、牧民和養(yǎng)殖類職業(yè)全部成為了歷史;食品加工企業(yè)和餐飲業(yè)幾乎消失殆盡,僅留下少數滿足社交需求的餐廳,取而代之的是海量的個人自主創(chuàng)作的食譜,每個人的才能都被充分的激發(fā)出來,世界各地的人們得以輕松享受來自地球另一端的異域料理。人們再也不必為“今晚吃什么,好麻煩“這樣的問題所困擾,用于購買食物的花銷也急劇地降低,生活再也不用為了養(yǎng)家糊口的目的而奔波,每個人都可以輕松地活著,省下來的大量精力可以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種被突然解放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也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

這種創(chuàng)造力的解放也席卷了時尚行業(yè)和工業(yè)制造業(yè),大規(guī)模生產線變得完全沒有用處,市場上僅剩下少數的優(yōu)秀公司保留了設計團隊和小規(guī)模制造團隊,他們往往只生產少數幾件樣品,然后通過納米建造機器人繪制的產品”地圖“,把他們的設計賣到世界各地。其間也涌現出來一些提供敏捷制造的公司,它們接受獨立設計師的委托,幫助他們把自己的設計變成實際的產品,再以數字化”地圖“的形式推向市場。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服裝設計師、工業(yè)設計師或者藝術設計師。時尚終于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人們不必再追求所謂的品牌、工藝,而是為了設計和質感買單。不同的品味再也沒有高低貴賤,都可以很容易地在這個世界上百花齊放地展示出來。

人類社會正在向著一種去中心化的形態(tài)去演變。由于大公司的消失、商品和食物變得唾手可得、遠程教育和遠程醫(yī)療的發(fā)展,人們再也不必聚集在大城市里上班、學習和生活了。許多人紛紛賣掉了城市里的住宅,舉家搬到風景優(yōu)美的郊區(qū),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去城市里辦些事情。交通出行變成了最受歡迎的產業(yè),獲得更多自由的人們迫不及待地想去別處走走,看看那些不曾見過的美景,會會那些從沒見過的人。各個語言、種族和文化不同的人群在地球上以空前的規(guī)模交織著、流動著,展現出一幅美麗新世界的畫卷。

在創(chuàng)造這場生產力變革的中心,古魯姆湖基地的總裝車間里,周宇和他的研發(fā)團隊并沒有止步于已經成功的技術,他們正在準備進行意識備份系統(tǒng)的第一次實驗。對于這種見證歷史的事情,肯內特自然也不會缺席。不過他來旁觀還有一個額外的原因,就是要給自己的老朋友壯行。這次實驗的對象頗具傳奇色彩,他曾經是這座秘密基地的指揮官,后來因拒絕執(zhí)行總統(tǒng)的命令而被降級,最終輾轉參加了與哥倫比亞的聯(lián)合緝毒行動,在戰(zhàn)斗中不幸胸部中彈導致肺動脈破裂,后經醫(yī)院全力搶救雖然暫時保住了性命,但也必須依靠體外膜氧合系統(tǒng)(ECMO)來維持生命。他就是原來的康納準將,克里斯·康納。

這位頗具正義感的軍人以一種他從未想過的方式回到了原來供職的地方,他躺在病床上,全身上下插滿各種管子,被醫(yī)療團隊簇擁著從軍方的運輸機上推進那扇熟悉的總裝車間大門。為了迎接他的歸來,碩大的卷簾門完全敞開,他之前的部下和戰(zhàn)友列隊站在兩側,向他致以標準的軍禮。克里斯的心中突然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仿佛昨天還在和他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他躺在床上艱難地舉起手臂向朋友們還禮,心想:此地才是他的內心所屬。

他被推進位于總裝車間一角新建成的正壓無菌手術室,麻醉科醫(yī)生為他講解了整個實驗過程的注意事項,作為項目負責人的周宇給他介紹了實驗的原理與操作,站在窗外的肯內特也向他揮手致意。在與麻醉科醫(yī)生的閑談中,克里斯緩緩地進入深層麻醉的狀態(tài)。

周宇從一個銀色的箱子中取出一個塑封的管狀玻璃容器,里面盛裝的是專為醫(yī)療目的而制作的無菌型納米建造機器人。主刀醫(yī)生的助手接過容器,熟練地打開塑封包裝,把其中的細長玻璃管取出,裝入一個閃著金屬光澤的醫(yī)用注射器。周宇在位于手術床邊的電腦上啟動程序,激活了注射器內的納米機器人。于是,那些靜靜躺在針管底部的白色沉淀,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溶解于生理鹽水中,變成了澄清透明的溶液,等待主刀醫(yī)生的使用。

一切準備就緒后,主刀醫(yī)生坐在升起的椅子上,手持超聲凝血刀,在克里斯的頭皮上劃開三條1.5厘米長的口子,首尾相連地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之后他換用普通的柳葉刀,一點點地將這塊三角形的皮膚剝離,露出下面白色的頭蓋骨。整個過程并沒有流多少血,只在切口處毛細血管的斷口上結了一圈細小的血滴,便不再往外流了。

助手把這塊剝落的皮膚放置在生理鹽水培養(yǎng)皿中,待手術結束時還要植回原處。此時,主刀醫(yī)生換用骨動力鉆頭,腳踩踏板,穩(wěn)定地在克里斯的頭骨上面鉆了一個直徑1厘米的圓孔。當助手用吸引器把骨渣和血液清理干凈后,硬腦膜就完全地暴露在空氣當中。主刀醫(yī)生接過遞上來的那柄注射器,把尖端小心翼翼地刺穿硬腦膜,插入到蛛網膜和軟腦膜之間的一個空腔中,這里面充滿了腦脊液。隨著醫(yī)生拇指的緩緩移動,注射器內部的液體都被送進了這個地方,與腦脊液混合在一起。

周宇想起自己也曾接受過類似的手術,看到這樣的情景難免感覺頭皮有些發(fā)麻。他摸了摸頭上曾經的傷口,繼續(xù)在電腦上操作起來。人類的大腦就像一座復雜得難以想象的迷宮,140億個神經細胞彼此交織在一起,有的細胞甚至能與上百個其他的神經細胞相連,形成一個至多可達數萬億條鏈路的神經網絡。人的意識和思維就蘊藏在這些紛繁復雜的結構之中。

意識備份的原理實際上有些簡單粗暴,就是使用納米建造機器人進入神經細胞內,從信息的接收端也就是樹突,移動到信息的發(fā)射端也就是軸突的突觸位置,然后穿過細胞膜進入到與它有神經連接的另一個神經細胞的樹突。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并循環(huán)往復地重復一萬億次,就可以繪制出這個人特有的神經網絡拓撲結構全圖,然后用計算機模擬神經細胞的信息傳遞機制,就可以在電腦上復現思維過程,從而得到此人意識的數字化復制品。這樣的一張網絡圖景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約是10個TB,也就是十萬億比特,大約是20臺個人電腦的全部存儲容量。

克里斯的意識備份過程大約進行了7個小時。在這期間,麻醉科醫(yī)生不停地監(jiān)視著他的各項生理指標,并依次隨時調整給藥的劑量,始終維持他的深度麻醉狀態(tài)。納米機器人在他的大腦內忙碌地穿梭于各個神經細胞之間,傳回的信息在周宇的電腦顯示屏上繪制出了一棵參天大樹。它的根系不斷綿延伸展、樹冠枝繁葉茂,慢慢地變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森林,又好像汝瓷的開片紋理一樣,貌似千篇一律,但細細看去卻又各不相同,在天青色的背景下無限地延展開來。最終,克里斯大腦的神經網絡一共錄得12TB的信息,它們都妥善保存到了基地內恒溫的服務器陣列大廳里。

在得到周宇的指示后,主刀醫(yī)生把填料塑形成一個塞子的形狀,填入克里斯頭骨上的那個空洞,助手使用紫外燈照射了一會兒,填料就變得十分堅硬,牢固地保護住里面脆弱的腦組織。最后,醫(yī)生把之前剝下的那一小塊頭皮重新植回原處,縫針固定并包扎好傷口,待麻醉科醫(yī)生進行復蘇引導后,整個意識備份的過程就全部完成了。
小說《凌星計劃》試讀結束,繼續(xù)閱讀請看下面??!
》》》繼續(xù)閱讀《《《

點擊閱讀全文

上一篇 1分鐘前
下一篇 1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