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玄幻小說《凡人牧仙記》,由網(wǎng)絡作家“青衫人易醉”所著,男女主角分別是陳寒生血姬,純凈無彈窗版故事內(nèi)容,跟隨小編一起來閱讀吧!詳情介紹:偶爾會有一聲蛐蛐叫,聽起來有點不甘心的樣子。陳寒生的爹娘還沒睡,爹的癆病越來越厲害了,咳嗽聲在安靜的夜里顯得特別刺耳,穿過了大半個村子。他娘還坐在床邊納著鞋底,旁邊鋪著裁好的棉襖、棉褲的布料和薄薄一層棉花。這些布都是寒生娘自己織,自己染的...

第1章 立冬 試讀章節(jié)

已是深秋時節(jié),落葉枯黃,秋風肅殺,寒意漸濃。

青山鎮(zhèn),青牛村的夜晚靜悄悄地,一層淡淡的白色冷霧從半山坡上涌下來,漫過村子里連排簡陋的木屋小院兒。

村子不大,不到一百戶人家,子夜時分,村民們基本都睡著了,只有村西頭一戶人家屋里還亮著昏黃的油燈。

一只壁虎趴在紙糊的窗格上,好像在偷聽屋子里的悄悄話。

偶爾會有一聲蛐蛐叫,聽起來有點不甘心的樣子。

陳寒生的爹娘還沒睡,爹的癆病越來越厲害了,咳嗽聲在安靜的夜里顯得特別刺耳,穿過了大半個村子。

他娘還坐在床邊納著鞋底,旁邊鋪著裁好的棉襖、棉褲的布料和薄薄一層棉花。

這些布都是寒生娘自己織,自己染的。

天變涼了,村里別的孩子都穿上了夾襖,只有寒生還穿著單衣。

她這做娘的也心疼兒子,可家里窮,沒辦法,棉花和布只夠做一套棉衣棉褲,實在沒有多余的棉花和布做夾襖。

白天又下了一場透雨,院子里還是濕呼呼的。

一場秋雨一場涼啊,老話說得多好,可是,這對寒生家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屋頂還往下漏著殘雨,地上接著半個破瓦罐。

滴答,滴答”。

屋子里比外面暖和些,彌漫著濃濃的草藥味兒。

陳寒生坐在屋子的角落里,一手拿著禿了邊的破蒲扇,一手拿著一卷書冊,就著微弱的火光,一邊看,一邊扇著一個土壘的小灶臺。

灶臺上是一個黑乎乎的藥罐子,藥罐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把手已經(jīng)斷了,上面綁了一截短粗樹枝,罐子口還箍了一圈鐵片。

一旁的地上,放著一只缺角的黑釉粗瓷碗,碗底還剩下一點藥汁。

藥罐子里煮的藥已經(jīng)是第二煎了,家里窮,這些中藥每一副都要煎三次,直到榨干藥力為止。

就算藥渣,寒生娘也舍不得扔,磨碎了,加上玉米面,蒸點藥窩頭給寒生爹吃。

陳寒生雖然饞得直流口水,但每次娘讓他吃上一小塊時,他總說:“還是讓爹吃,爹病了。”

灶臺下面的柴火已經(jīng)燒得差不多,沒了火苗,只剩下零星炭火,在昏暗的屋子里閃著微弱的紅光,偶爾“噼啪”地輕響一下。

藥罐子里面是胡郞中給爹爹開的治癆病的中藥,只是喝了大半年也不見好,近期反而更嚴重了。

陳寒生甚至懷疑起胡大夫的醫(yī)術(shù)來,有時會從爹爹的書堆里找出幾本醫(yī)書來鉆研,希望能找到更合適的方子。

這些醫(yī)書是寒生的老爺爺傳下來的,家里沒人看,有一些甚至被糊了窗戶,寒生爹看了心疼,就拿了過來,不過他熱心功名,讀的是四書五經(jīng),也很少翻。

陳寒生曾提出過要更換幾味藥的建議,但爹和娘只是把這當成小孩子的胡鬧,根本沒當回事兒。

爹爹是個落第的窮酸秀才,讀了一輩子的書,什么功名也沒撈到,也不會干農(nóng)活,更不會治理家業(yè),整日郁郁不樂,這癆病慢慢就纏上了他。

爹爹排行老二,說來也怪,奶奶待見老大,爺爺待見老三,偏偏一個老二,誰也不喜歡。

當初分家的時候,爹爹分的宅子最小,田最少,也最貧,肥田都分給了大伯和三叔。

可有什么辦法?老人的話在家里就是法則,就是圣旨,爹爹也沒有辦法反抗。

陳寒生知道,爹爹得這癆病,和長期受氣有很大關(guān)系。

陳寒生今年剛七歲,小小年紀就飽嘗了人間冷暖,變得少言寡語,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格格不入,就喜歡一個人悶頭看書。

好在家里還有娘,心靈手巧,日子雖然很緊巴,但好歹還能活下去。

但這一切,就在立冬這天轟然倒塌,爹爹在這一天走了。

陳寒生這輩子也忘不了立冬的那天晚上。

大伯三叔聽到爹爹的死訊,當晚來家里議事,第一件事不是想著怎么給爹爹處理后事,而是要把他家的田分出一半給大伯,理由是大伯家里有四個兒子,人丁多養(yǎng)不活,田不夠種的。

三叔家就住在隔壁,膝下有一男一女兩個娃兒,竟把主意打到了他家的院子上,想把自家院子的界限向寒生家這邊挪一挪,擴大一點,這樣就能多養(yǎng)兩只鵝。

討論這些的時候,爺爺奶奶就在場,冷著臉,竟一言不發(fā),默許了這種無理的要求。

任寒生娘怎么堅強,怎么心靈手巧,也受不了這樣的窩囊氣。

眼看在這青牛村里無依無靠,生活也沒了著落,處理完寒生爹的后事,娘就帶著寒生回娘家去了。

陳寒生還記得走進蓮溪村的時候,娘背著一個大一點的白花藍底的粗布包裹,他背著一個小一點的,小包裹里面是娘給他新做的棉衣棉鞋,還有幾本書。

村里的老人對著娘和他指指點點,看樣子說得也不是什么好話。

當天夜里,舅舅和娘之間就爆發(fā)了一場爭吵,陳寒生目睹了整個過程。

舅舅嫌娘不該回來,給家里丟人。

其實話里話外,陳寒生聽得出來,舅舅是怕家里多出兩張吃飯的嘴。

舅舅的話里還透露出要娘盡快改嫁的意思,說這幾天就會張羅這件事,讓寒生娘做好準備。

第二天,娘就不見了。

第三天一早,陳寒生再見到娘的時候,就只剩下一個小小的墳包,孤零零的。

沒有人來吊唁,也沒有任何祭奠的儀式,就這樣草草下了葬。

娘是跳井死的,這是村里一個好心的老太太告訴他的,娘家人對此沒有向陳寒生吐露半個字。

第三天傍晚,陳寒生穿著娘給他做的新棉衣棉褲和棉鞋,帶著孝,在娘新起的墳頭前坐了一夜。

淚水早就流干了,他的眼是冷冰冰的,他的心也是冷冰冰的。

一大早,陳寒生就走了,他離開了蓮溪村,這里不是他的家。

那天夜里,他回到了青牛村,給爹的墳上了最后一柱香,燒了些紙。

然后,他離開了青牛村,也離開了青山鎮(zhèn)。

二個月后,在通往魏都大梁的官道上,一個身材十分瘦小的乞丐正在寒風中艱難地前行。

他的臉上全是泥巴,頭發(fā)也亂得不像樣子,薄薄的棉衣不知道破了多少個洞,露出了里面的棉花。

官道上來往的都是豪華的馬車,高壯的駿馬,沒有人會去關(guān)注一個獨自行走在路邊,身子瑟瑟發(fā)抖的小乞丐。

這小乞丐正是二個月前背井離鄉(xiāng)的陳寒生。

二個月以來,他不得不以乞討為生,經(jīng)常餓肚子,有時餓得狠了,就挖點草根,剝點樹皮填進肚子里,只要不餓暈過去,能趕路就行。

這一路,陳寒生也長了不少見識,很多之前只在書上讀到過的山川大河,風景名勝,他已經(jīng)親自走過不少。

肚子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但他的眼界卻突然被打開了。

他此行要去的地方,正是魏國的都城,大梁。

他聽說那里是魏國最繁華的,最廣大的都城,他想去那里找個活計,只要能吃上一口熱飯,能填飽肚子就好了!

一路上,就是這個簡單的愿望,支撐著他熬過了許多個受凍挨餓的不眠之夜,一直走到現(xiàn)在。

“寒生呀,娘的乖兒啊,你可要好好的活著,爭口氣,活出個樣子!娘和爹這輩子是指望不上了?!保@是娘跟陳寒生說的最后一句話。

他想好好地活著。